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
水产业是我市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各地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品种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依法管理等措施,推动水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了从以捕捞为主向以养殖为主的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精养的转变,从只养常规水产品种向特种水产与常规水产共同发展的转变,水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好势头。2008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111万亩,水产品产量增加到37.3万吨;渔业产值66.7亿元,占全市农业产值的29%;农民来自渔业的纯收入增加到580元,宝应、高邮两地,农民来自渔业的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水产业已成为里下河地区和沿湖地区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水产业发展质态和效益,现就今后一段时期高效渔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现代高效渔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 以增收为目标,把本地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传统经验与先进科技有机结合,分户生产与规模经营有机结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基础投入,强化渔业管理,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提高渔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把扬州渔业建设成为优质生态安全高效外向的富民产业,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自然与社会、物质与文化协调的和谐产业,实现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的转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后五年我市渔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渔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114万亩,启动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到2014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120万亩,比2008年扩大9万亩,产量40万吨。对渔业产业基地的供电、交通和进排水系等基础设施全面进行标准化改造,达到高产稳产安全的要求。
2、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到2010年,全市特种水产养殖面积97万亩,产量12.5万吨,产值48亿元;到2014年,全市特种水产养殖面积102万亩,占养殖面积的85%,产量15万吨,比2008年增加5万吨,产值56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70%;水产品加工量5万吨,加工产值12亿元;水产品流通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为渔服务业产值10亿元,休闲渔业产值5亿元。
3、渔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全市渔业产值70亿元,渔业增加值26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渔业的纯收入提高到600元;到2014年,全市渔业产值80亿元,比2008年增加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渔业增加值30亿元;涉渔产值25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农民人均来自渔业的纯收入提高到650元。
二、调整产业布局,打造区域特色渔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市水产业初步形成了区域明显的产业布局。各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市水域环境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制订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水产业跨越发展的目标,理清水产业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建设重点,力争通过五年的发展,实现全市水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经济效益同步增强。一是做强河蟹产业。养殖总面积稳定在50万亩,优质品牌蟹占60%以上。在沿湖地区发展25万亩生态养蟹,年产"宝应湖"、"高邮湖"等品牌"湖蟹"1.5万吨,"湖虾(青虾)"0.2万吨;在宝应、高邮东荡地区推广25万亩健康养蟹,年产"三品"优质蟹1-1.5万吨,青虾0.4-0.5万吨。二是做大罗氏沼虾产业。在高邮东荡地区和江都里下河地区发展罗氏沼虾规模养殖25万亩,混养青虾10万亩,年产罗氏沼虾8万吨。三是提升中华鳖产业。在沿湖地区发展生态鱼鳖混养6万亩,仿野生甲鱼0.5万吨;在宝应、高邮东荡地区发展生态鱼鳖混养6万亩,生产生态甲鱼0.5万吨。四是开发龙虾(克氏原螯虾)产业。在沿湖地区发展10-20万亩浅水湖荡龙虾混养,在里下河地区发展10万亩退田还渔水面龙虾主养,年产龙虾2万吨。五是开发长江特色水产品产业。在沿江地区发展"江鱼"、"江虾" 和"江蟹"养殖,并利用江水开展优质水产品暂养,建立里下河水产品的"加工提质"基地。六是开发地方特色品种。要在里下河常规鱼养殖池塘全面推广套养黄鳝、黄颡、泥鳅、虎头鲨、黑鱼、鳜鱼等"六小品种"的生态养殖技术,河蟹池套养鳜鱼、翘咀红鲌、花鱼骨等地方特色品种,年产"六小品种"等地方特色鱼类1万吨。七是拓展休闲渔业。利用我市沿江经济发达,临近长三角城市群的优势,将沿江地区原有的养鱼水面,转变为垂钓水面,完善交通、餐饮、旅游观光和其他娱乐设施,发展以垂钓、观赏鱼养殖、水产餐饮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
三、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打造现代生态渔业
现代渔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渔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技术装备武装的渔业。推进现代高效渔业建设,必须实施科技兴渔战略。一是加大水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各地要抓好水产原(良)种场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制订的标准引进和选育水产原(良)种,将水产新品种的引进试养纳入当地科技三项资金的扶持范围,并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扶持水产原良种场建设,支持主要养殖品种的亲本更新。二是加快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普及速度。加速推广80:20池塘生态养鱼、生态种草养鱼养虾、种草放螺套鱼混虾健康养蟹和菱角塘仿生态养鳖等生态健康技术,努力降低各类渔用药物的使用,改善水产品风味和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加大渔业标准化实施进度。渔业标准化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是渔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各地要切实抓好有关渔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推广实施,充分发挥里下河、高宝邵伯湖区水产业的规模优势和生态优势,规划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推进全市渔业标准化进程。要加大对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的监管,建立水产动物疫病检疫和测报制度,完善生产档案管理,对基地的周围环境、养殖水域、渔药使用、饲料投喂等实施全过程监控,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四、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加快品牌渔业建设
发展品牌渔业是提高我市水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覆盖面,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一是抓好现代渔业载体建设。专业合作社突出了渔(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经济利益,适应了中国渔(农)业以家庭为主的经营特色,是中国现代渔(农)业建设的基本载体和基本组织形式。各地要坚持渔民自愿和"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指导水产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引导合作社开展工商登记,实行规范化经营管理,引渔民投资,为渔民服务;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长渔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抓好水产品批发市场改造与建设。水产品是鲜活消费品,风味决定价格,时间决定效益。高度市场化是水产业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前提。里下河和沿湖地区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抓住我市交通大发展的机遇,将产地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改造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引导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水产品经纪人参与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条件和交通通讯条件,提高市场交易规模,拓展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我市水产业市场辐射范围。三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要按照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品牌化管理的思路,培育壮大一批有生产规模、有市场信誉、有带动能力的水产品龙头企业,适应超市、专卖店或专柜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和现代家庭消费方式的转变,积极发展虾蟹产品加工业,加快适销对路的小包装、速冻加工水产品开发,提高水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开拓消费市场。四是加大水产品品牌营销力度。以重点规模企业为龙头,组建一批组织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全、带动能力强的水产专业协会,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整合品牌,共用一个商标,同创一个品牌。要树立现代市场营销意识,改进水产品包装,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借助各种现代传媒和展销会、博览会等,大力宣传推介我市名特优水产品,提高我市水产业知名度,做大做响我市水产品牌。
五、拓展渔业社会功能,发展休闲观光渔业
我市休闲渔业历史渊源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群众基础广泛。我市既是鱼米之乡,又是旅游名城,发展休闲渔业得天独厚。各地要抓住长三角经济快速崛起和我市城乡交通大格局日趋完善的机遇,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发展高效农业新的增长点来抓。一是要统筹规划。把休闲渔业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把现代渔业示范区与发展现代旅游业结合,使休闲渔业成为城乡居民休闲娱乐、青少年科普实习的重要基地。二是要完善设施。要充分利用我市目前已具备的生态渔业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条件,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完善交通通讯设施,配套建设一批旅游服务设施。三是要开发产品。各地旅游部门与渔业主管部门要通力合作,充分挖掘渔业的生态、文化功能,整合渔业生产要素、渔业文化、湖光山色资源,开发一批能集中展示现代渔业生产、渔业文化、民俗风情、现代渔业知识、江湖风光、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旅游产品。近郊休闲渔业以垂钓、餐饮、休闲为主;山区水库休闲渔业以垂钓和水上游乐为主,加强对休闲渔业安全、卫生和服务的标准化管理,促使休闲渔业上档次、上水平。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引导休闲渔业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按照"环境优美、服务规范、安全达标、配套齐全"的要求提升休闲渔业水平,加强行业自律,把我市休闲渔业培育成为旅游行业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六、加强行政执法管理,建设平安法制渔业
各地要认真贯彻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国务院《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江苏省水产种苗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市政府下发的《扬州市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意见》和《扬州市水域滩涂养殖功能规划》,全面实施水产苗种生产、渔药生产经营、渔业捕捞许可和养殖证制度,加强渔业行业管理和渔政执法。做好全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细化工作,以《规划》引导水产养殖业科学发展,依法检查管理水产养殖生产、渔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渔业捕捞活动和渔业标准化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严厉打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违禁药物与饲料添加剂和电、毒、炸、偷等渔业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渔业生产秩序,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维护水产品消费安全。各地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的要求,切实抓好水产增殖放流工作,对苗种选择、质量保证、放流活动、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价等实施规范管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增殖放流活动,开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坚决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水产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周密部署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公安和地方海事部门要积极配合;渔业船检机构要加强渔船和船用产品检验,加大低质渔船专项治理、渔船报废和"三无"渔船清整力度,实施严格的渔船强制报废制度,严查"三证不齐"的渔船,有效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要建立渔业安全生产紧急防范预案,以提高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渔政渔港管理机构要清理队伍,精干人员,依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经费及办案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要增加投入,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执法办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水产业作为我市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变的要求,像重视种植业一样重视水产业开发,像重视农田水利一样重视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部门要将连片渔业基地的水利工程(防洪圩堤、排灌设施等)建设列入年度水利工程计划和"十二五"水利规划,提高渔业抵御台风和特大洪涝灾害的能力。各级财政也要加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水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渔区道路、排灌水系、输电线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纳入财政扶持范围。各地农业主管部门要在省、市高效设施农业项目中,对连片高效渔业基地的道路、桥梁和排灌水系等基础设施优先立项。我市里下河地区和沿湖地区是宜渔地区,为全省三大重点水产重点区域之一。各地要在保护基本农田、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里下河地区低洼土地优先流向水产业,优先发展高效渔业,促进土地的有效流转和高效利用。要进一步深化渔业服务体系改革。要适应现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特点,建立以县水产站为主体,县内水产区域性站或重点乡镇水产站为纽带,精干高效的渔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渔业服务体系市场化改革,引导水产养殖大户、水产品经纪人、渔用物资经营户和渔业专业合作社及渔业专业协会参与渔业社会化服务,寓服务于经营之中,将渔业技术服务、流通服务与渔业信息服务、物资服务、劳务服务结合起来,将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统一起来,形成产业化的渔业服务体系,使水产生产者能从加工和流通增值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分配,促进渔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