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浙江省种畜禽管理办法(浙江省政府令第34号)

浙江省种畜禽管理办法(浙江省政府令第34号)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0-04-20 08:32:00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浏览次数:2656
核心提示:【发布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 【法规类型】 地方法规 【发布时间】1993-6-30【实施时间】 1993-6-30 【文 号】浙江省政府令第34号 【效 力】 有效 【来 源】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备 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种畜禽的管理,提高种畜禽质量,加快畜禽的品种
发布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浙江省政府令第34号
发布日期 1993-06-30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2005-05-01
备注 本法规已废止,详情请查看:浙江省种畜禽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89号)
  现发布《浙江省种畜禽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万学远
 
  一九九三年六月三十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种畜禽的管理,提高种畜禽质量,加快畜禽的品种改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保护种畜禽生产经营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种畜禽是指在畜牧业生产中作种用的猪、牛、羊、兔、鸡、鸭、鹅、鸽、鹌鹑、蜜蜂等家养动物(包括种蛋、精液、胚胎)。
 
  第三条 凡在本省境内从事种畜禽生产(不包括自繁自养的畜禽)、经营、使用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种畜禽管理工作;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种畜禽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采用良种畜禽。对从事良种选育、生产、经营、推广的种畜禽场、家畜良种推广站和种畜禽专业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在资金、物资、饲料、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章 品种资源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自然条件、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种畜禽品种资源的分布情况,有计划地建立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区。对国家和省确定的地方畜禽良种应加强选育,保存优良基因,禁止在核心群内开展经济杂交。确因育种需要,导入少量外来血统的,应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条 本省地方畜禽品种及畜禽新品种,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审定并公布,报农业部备案。
 
  第八条 畜禽品种的专利保护和技术转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引进种畜禽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 符合良种要求,有利于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 有利于保护和发展优良畜禽品种资源;
 
  (三) 有利于畜牧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的形成。
 
  第十条 种畜禽进出口,须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请农业部批准。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引进的种畜禽,必须是按规定经法定检疫机构检疫,证明无疫病的,方可使用。禁止从一、二类传染病疫区引进种畜禽。
 
  第三章 种畜禽生产与经营管理
 
  第十二条 种畜禽场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级管理,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第十三条 畜禽原种场、祖代场和一级良种繁殖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可靠的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种畜禽来源;
 
  (二)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相适应的技术力量;
 
  (三)具有独立的生产场所及相配套的生产设施;
 
  (四)有完整的兽医卫生防疫设施、制度,并已取得《兽医卫生合格证》;
 
  (五)具有完整的系谱和生产性能资料,有合格的质量检验人员、设备和检验制度。
 
  父母代场和二级良种繁殖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可靠的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种畜禽来源;
 
  (二)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具有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场所、设施;
 
  (四)具有完善的兽医卫生防疫设施、制度,并已取得《兽医卫生合格证》;
 
  (五)有合格的质量检验人员、设备和检验制度。
 
  第十四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再凭《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许可证》由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提出申请,由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受理,分级审批。畜禽原种场、祖代场和一级良种繁殖场的《许可证》,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畜禽父母代场和二级良种繁殖场的《许可证》,由市(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专门从事种畜禽经营和种蛋孵化的单位和个人的《许可证》,由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许可证》由批准机关核发。
 
  第十五条 《许可证》应注明有效期。期满需重新换证的,应在期满前两个月内申请换证。
 
  种畜禽场及其孵坊的验收办法和畜禽种质要求,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规定的品种(或品系)、代别、有效期和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 出场或调运的种畜禽,必须持有种畜禽场质量鉴定员签名的《质量合格证》和兽医卫生检疫部门出具的有关检疫证明。无《质量合格证》的不准出场;无畜禽运输检疫证明的,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部门不准安排运输。
 
  第十八条 广告经营单位必须凭《许可证》,《兽医卫生合格证》和《质量合格证》(以下简称“三证”)刊登、设置和播放种畜禽广告。
 
  第四章 种畜禽使用管理
 
  第十九条 种公畜使用的条件:
 
  (一)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二)无有碍其配种质量的疫病;
 
  (三)符合当地的品种改良区划。
 
  第二十条 使用种公畜开展配种或人工授精业务的,必须持有所在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有关种公畜使用许可证明。
 
  第二十一条 种畜冷冻精液和胚胎,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生产。提供精液和胚胎的种畜质量必须符合一级以上标准。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种畜禽生产、经营、使用等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三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配备专职种畜禽监督检查员,基职责是:
 
  (一)掌握本辖区内种畜禽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
 
  (二)对本辖区内违反种畜禽管理规定的事件进行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对本辖区内生产、经营、使用的种畜禽质量进行监督。发现假劣种畜离的,有权予以制止,并报请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种畜禽监督检查员执行公务时,应持有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种畜禽监督检查员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其执行公务。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六条规定,无《许可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或未按规定的品种(或品系)、代别和有效期生产、经营种畜禽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根据情节作如下处罚:
 
  (一)限期改正;
 
  (二)责令其将种畜禽按商品畜禽处理;
 
  可并处生产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出售种畜禽无《质量合格证》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并处经营额两倍以下的罚款。
 
  出售的种畜禽不符合质量标准,或以次充好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并可视情节轻重,处以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直至吊销《许可证》;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出售的种畜禽不符合有关检疫要求的,按有关畜禽检疫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从事家畜配种或人工授精的单位和个人所使用的种公畜未取得有关种公畜使用许可证明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去势或淘汰。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从商品畜中自行选留公畜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商品畜处理,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刊登、设置、播放、散发无“三证”种畜禽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广告管理法规处理。
 
  第三十一条 种畜禽监督检查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营私舞弊、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报请省农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种畜禽监督检查员资格。
 
  第三十二条 拒绝、阻碍种畜禽监督检查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当地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许可证》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链接:浙江省种畜禽管理办法(浙政令〔2012〕298号)
 地区: 浙江 
 标签: 畜禽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143)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145)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2955) 其他法规 (345)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162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