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吉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管理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24年3月,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并规定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通知》对预制菜辅料、预加工工艺等也进行界定,并明确了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不添加防腐剂等风险管控要求。本市各相关部门根据《通知》要求,积极推进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
一、关于完善标准体系
本市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制定预制菜地方标准。2022年12月,我局印发《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明确了预制菜生产场所、设施设备、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管理制度和试制产品检验等方面要求。2023年10月,我局指导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制定《预制菜》《预制菜生产加工卫生规范》团体标准,为本市预制菜的生产与发展提供了标准指引。当前,市卫健委与我局正在积极推进研制《预制菜生产和经营卫生规范》地方标准。国家层面,也已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预制菜术语与分类》列入标准立项计划,推进标准的研制工作。
二、关于加强原料监管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委加大对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使用的监督检查,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按照要求批批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并随附农产品流通。建立重点农产品追溯目录,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强化追溯管理,推动目录内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实施全过程追溯管理。持续推广“申农链”,推动地产优质品牌农产品上链溯源。加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预制菜生产企业对接合作,为预制菜生产提供高品质的农业原料,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本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2025年,市农业农村委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对使用禁用药物行为严厉查处,对常规药物超标严格执法,形成有力震慑。
三、关于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
为鼓励和推进包括食品产业在内的制造能级提升,市经信委通过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工厂、企业设备更新项目建设,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目前在本市食品生产制造领域,光明乳业、清美集团、妙可蓝多等一批工厂在生产智能化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关于加强监督检查
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本市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开展对预制菜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加大对预制菜的抽检力度,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定期发布抽检信息。2024年,依据现有标准要求,对水产制品、蔬菜制品、肉制品、速冻食品、豆制品、蛋制品、罐头等7大类预制菜相关预包装食品开展监督抽检,共抽检6190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9.6%,对不合格食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及时督促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下架封存和召回,并对违法行为予以了依法查处。下一步,将做好预制菜抽检的技术储备,持续加强对预制菜产品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保障本市预制菜食品安全。
五、关于推动信息化建设
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33号),并在整合有关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的基础上,建设了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对粮食及其制品、畜产品及其制品、禽及其产品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食用油、特殊食品、酒类共11大类44个品种,在本市的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实施信息追溯管理,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在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交付后的24小时内,将相关信息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义务,接受社会监督。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追溯体系建设,我局印发了《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食品生产过程智能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食品生产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各环节信息传递的数据化和可视化,全面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生产运行效率。同时,推进食品生产企业预包装食品追溯“二维码”赋码工作,方便消费者便捷查询生产企业、原辅料、出厂产品及检验合格等信息。
六、关于加强消费者教育
为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科学认知,市食药安委不断加强相关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结合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讲座进社区,邀请本市食品行业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从专业视角对预制菜进行解读,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和了解。在《食品与生活》杂志上发布国家六部委《通知》相关内容,开展政策宣传和引导。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好食品安全宣传阵地作用,做好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