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7-13 13:57:17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1899
核心提示:入梅以来我省淮河以南地区强降雨多发,强度大、范围广、极端性强,强降雨后农田过水和内涝严重,农业防汛救灾形势严峻。省防指决定自7月7日起启动防汛救灾应急II级响应;省减灾救灾委员会自7月7日起启动Ⅲ级救灾应急响应。为切实抓好当前农业防汛救灾工作,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农业防汛抗旱工作预案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灾后畜牧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灾后渔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全省蔬菜生产灾后管理技术意见》《全省茶区生产灾后管
发布单位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文号 暂无
发布日期 2020-07-13 生效日期 2020-07-13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暂无
属性 专业属性 其他
备注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入梅以来我省淮河以南地区强降雨多发,强度大、范围广、极端性强,强降雨后农田过水和内涝严重,农业防汛救灾形势严峻。省防指决定自7月7日起启动防汛救灾应急II级响应;省减灾救灾委员会自7月7日起启动Ⅲ级救灾应急响应。为切实抓好当前农业防汛救灾工作,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农业防汛抗旱工作预案的通知》等有关要求,我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灾后畜牧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灾后渔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全省蔬菜生产灾后管理技术意见》《全省茶区生产灾后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细化生产救灾方案,落实生产救灾措施,切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生产灾害损失。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7月9日

    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

    一、对因灾绝收田块,建议实行农作物补种、改种

    1.七月中旬(或大暑)前退水地区。重点进行“早翻晚”和改种玉米、山芋、花生、西瓜、胡萝卜、马铃薯、速生叶类蔬菜等适应性强的作物。沿江江南地区扩大晚稻种植面积,可推广“早翻晚”技术或晚稻催芽直播技术。沿淮地区可选择早熟品种,补(改)种生育期短的作物,如早熟夏玉米、鲜食玉米、菜用大豆、鲜食秋花生、秋播西瓜等。

    2.八月上旬(或立秋)前退水地区。重点改种绿豆、玉米(用作青饲料)和蔬菜。适宜的蔬菜种类为:黄瓜、番茄、菜豆、空心菜、大白菜、小白菜、早花菜、秋萝卜等。

    二、对水淹和受涝渍农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建议加强田间管理

    1.清沟排水,除涝保苗。立即开机或人工排涝,抓紧清沟除渍,旱地力争在24小时排除田间积水,水田争取在72小时内现苗,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旱地及时开好田头沟、围沟和腰沟,排除田间积水,促进根系生长,做到雨停田干。

    2.查苗补苗,中耕培土。对缺苗断垄的田块,通过移稠补稀或补种补栽等措施及时补苗,确保全苗。适时开展中耕培土,散去土壤多余水分,提高土壤通透性,保持根系活力。受涝后处于分蘖期的水稻有缺株的,要立即采取分株、移苗等方法补齐。对受水不均匀、造成部分缺苗断垄的夏玉米、大豆等作物,可以采取带土移苗的办法,移稠补稀进行补种。

    3.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涝渍之后,土壤肥力流失较多,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补足地力,提高植株的生理活性,促进苗情转化。水稻可追施尿素和氯化钾,旱地作物要结合中耕进行追肥。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防治病虫害,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溶液喷施。

    4.及时防病治虫。雨情加重病虫情,作物受涝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害侵染。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和“两迁”害虫等病虫害发生程度加重。应加强病虫测报,抓好病虫害防治,控制病虫害暴发成灾。

    灾后畜牧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

    一、畜牧业灾后应对技术措施

    1.及时修复被损饲养设施。受灾畜禽养殖场(小区、户)尽快组织力量转移畜禽,修复已损坏或倒塌的栏舍,及时排除积水、清理粪便及污物,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抢修用电、用水、通风、控温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的饲养管理程序,让畜禽有良好生活环境。

    2.强化灾后饲养管理。要强化灾后饲养管理措施,畜禽栏舍要保持通风控温、干燥、清洁卫生和安静的环境;饲料营养要全面且易消化,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添加量,绝不饲喂被雨淋湿或发霉、变质的饲料;饮水要清洁卫生,最好饮用自来水或井水,饮水中可添加适量抗菌素,牛羊等放牧畜禽,放牧时避免饮用被污染水;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特别是对一些栏舍倒塌严重的饲养场(小区、户),避免因养殖场地减少高密度饲养,影响畜禽正常生长。

    3.切实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规范处理死亡畜禽。指导受灾养殖场(小区、户)加强防疫管理,完善卫生消毒、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对砸死、淹死、冲走等死亡及死因不明畜禽,要采取“四不准一处理”的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是全面开展消毒灭源。对受水淹的圈舍、食槽、畜禽用具、运输工具,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对畜禽饲养、加工、交易等场所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要进行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对浸水、雨淋、受潮的饲料饲草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以免畜禽食用中毒。特别是曾发生疫情地区(场、小区),要反复消毒,不留隐患。

    三是及时做好免疫防治。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免疫和治疗,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等疫病高风险地区,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开展免疫,防止疫病发生。血吸虫病疫区,要加强耕牛等易感动物管理,做好查病治病。

    四是加强疫病监测报告。组织人员对存栏畜禽进行全面普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照规定采样检测,及时汇总、分析灾区动物疫病动态和趋势,排除疫情隐患。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按规定及时上报,迅速果断处置。要强化检疫监督,加强流通环节监督检查,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

    二、努力拓宽灾区畜牧生产门路

    1.大力种植饲料作物。引导、动员农户根据季节气候、土质等种植优质饲料作物,饲养草食畜禽,以牧补农,增加收入。一是播种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开沟挖墒,施足基肥,合理密植,每亩播种2.5公斤,密度在4500株。青秸秆用于奶牛、肉牛、山羊等青绿饲料或青贮,青饲可在株高50-60公分时刈割,青贮以在完熟期收获为宜,如与豆科牧草混贮则效果更佳。二是夏播牧草。洪涝后牧草田间管理,应及时开沟挖墒,排水降渍。

    2.大力发展短平快养殖。要引导农民发展市场行情好、生产周期短、比较效益高、投资风险小的短平快养殖项目,重点以肉鸡、鸭、鹅和优质瘦肉型猪、山羊等畜禽为主,也可购进大批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各地要以品种资源和饲料资源为基础,结合当地群众的饲养习惯,因地制宜地选择畜禽饲养品种,要以销售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销衔接,特别是要鼓励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现畜禽产品的加工增值。

    3.适度发展规模养殖。有条件地方,要利用灾后的救灾资金和自有资金,引导、鼓励灾区农民建立养殖小区或规模养殖场,发展规模化、高标准、无公害畜禽养殖。

    灾后渔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

    一、全力抓好渔业抗灾和设施维护、抢修工作

    对于被洪水冲毁的鱼塘决口及时封堵、加固,尽量减少养殖水产品的逃逸;及时抢修损毁的进排水、供电线路、增氧机、投饵机、网具等渔业生产设施,排水除涝。

    二、准确评估养殖水产品灾损,分类采取补救措施

    准确判断灾后养殖水产品的剩余存量,是苗种补放及后期的饲养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般可采用拉网检查或根据洪灾前后的摄食量变化来估算养殖水体剩余水产品数量。

    对于池塘等人工养殖水体,一是剩余比例高于50%的,可按精养模式,适当补放夏花鱼种等,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年底达到可出售的大规格鱼种。二是剩余比例低于50%的,可考虑并塘,腾出塘口投放夏花鱼种,适当稀放,或选择生长速度快、效益好、大规格优质品种,上市茬口安排在翌年价格较高5-6月份。三是基本逃逸的,清塘消毒后投放夏花鱼种,培育效益较高的大规格鱼种,或养殖周期较短的青虾等品种。

    三、加强病害防控,防止水生动物疫病暴发

    一是及早消除养殖水产品对洪水冲击而产生的应激反应,采取换清水,饲料中增添维生素C、免疫多糖、复合中草药等措施,提高鱼虾蟹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二是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虫,捞除漂浮死亡水生动物并深埋处理;要特别重视暴发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传染性疾病预防与监测预警,发现有病害征兆及时指导养殖户科学处理。对此,可采用水体消毒加内服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与治疗,以防扩散形成暴发性疫病。

    四、加强饲养管理,综合调理养殖水环境

    一是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保持鱼池溶氧含量在4毫克/升以上;二是调节pH值,施用生石灰能有效调节养殖水体的pH值、杀灭病菌;三是及时调节水质,施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等,能迅速清除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改善水质和底质,必要时加注新水;四是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投食量控制在8成饱为宜。

    五、强化苗种培育与调剂

    强化秋季苗种培育。洪灾导致苗种短缺,做好水产良种场要做好苗种的盘存、秋繁、强化培育和调剂调度工作,备足后备亲鱼,以弥补解决翌年种苗短缺问题。

    六、依法加强渔政工作

    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渔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炸鱼、毒鱼、电鱼等违法违规捕捞行为,保障良好的渔业生产秩序。

    全省蔬菜生产灾后管理技术意见

    一、及时清沟排水。遇持续降雨田间积水较多时须用抽水机抢排,停后及时做好清沟理渠工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受淹时间过长或渍害发生。

    二、及早采收近成熟蔬菜。组织人员及时抢收在田蔬菜,减少因灾损失。

    三、加强在田蔬菜管理。灾后应及时扶理植株,摘除残枝病叶,冲洗叶片污泥,中耕施薄肥,喷施叶面肥,涝后突晴要用遮阳网遮阴,以免暴晒引起萎蔫死亡。

    四、及时防治病虫害。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容易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要及时监测预警,采用针对性措施。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菌核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豆荚螟、豆野螟、蜗牛、黄条跳甲、猿叶甲、小菜蛾等。要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及危害程度,选择安全对口药剂抢晴用药防治,并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搭配,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合理安排下茬生产。利用雨停间歇天气,利用大棚设施进行避雨栽培,分批分期播种毛白菜、苋菜等耐热速生品种。松花菜、花椰菜、甘蓝、番茄、辣椒、茄子等秋季蔬菜适期播种,采用大棚设施配套遮阳网覆盖育苗,秋豇豆、四季豆等露地直播的要加盖遮阳网,以防雨水冲刷造成土壤板结,提高成苗率。

    六、绝收换茬田块及时清园,并进行揭膜敞棚淋雨、灌水休耕、高温闷棚或土壤消毒等措施,减轻土壤连作障碍;植株残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减少病虫基数,防止污染环境。

    全省茶区生产灾后管理技术意见

    我省今年6月初进入梅雨季节以来,持续降雨,特别是近期强降雨导致部分山地茶园滑坡、坎壁崩塌,茶丛冲失;平地茶园、山垅田茶园积泥、渍水,沟渠排水不畅;加工厂房进水,机器受泡,洪涝灾情严重。当前必须做好生产自救,迅速采取以下补救措施,切实降低茶叶生产灾害损失。

    一、清淤排涝:对积水茶园,要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渠,或开深沟排水,尽快排干园内积水,避免茶树因长时间积水造成湿害。同时要及时清理茶园冲积的泥沙、石块等杂物和茶树枝叶上泥渍。

    二、筑梯固坡:对被冲毁的山地茶园梯坎、沟渠、道路要及时进行修复。对发生泥石流的茶园,在其上方修建截水沟,阻断地表径流。灾后适时整理滑坡体,秋季或明年早春补种茶树。

    三、培土深耕:倒伏的茶树尽快扶正,不能扶起的应立即修剪。茶树根系外露的要培土覆盖。积水较长时间的茶园,待茶园地表干燥时,立即进行深耕,恢复土壤的通透性。

    四、根外追肥:由于长时间积水茶树根系会有不同程度损伤,要及时追施叶面肥,恢复树势。以0.5-1.0%尿素、0.2%磷酸二氢钾等或茶园专用叶面肥,选择上午十点钟以前、下午三点钟以后或阴天喷施,7-10天一次,追施2-3次。

    五、防治病虫:灾后茶园仍处于病虫害的高发季节,由于茶树抗性降低,要密切注意茶园病虫危害情况,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发病的茶园,可用75%百菌清800-1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有机茶园则应采用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等有机防控方法。

    六、改植换种:对湿害严重、缺株多的茶园进行移植归并。重新平整土地,科学规划,建立新茶园。对改造难度较大、投入产出并不合算的地块,可改作其他用途。

    七、清洁与检修:过水的加工厂房、设备,应进行清洁与消毒。采用市售84消毒液(按说明书稀释)对地面、墙面与不锈钢设备表面擦洗,其他设备消毒宜采用75%医用酒精。加工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主要做好三个部分工作:(1)配电检修。断开电源,对有污泥浸染的电器元件要用清水冲洗,然后用热风将箱内各个电器开关、线路等元件逐一吹干,在确保所有的元器件都吹干后,做绝缘测试,只有检测到确无短路故障及隐患后,才可恢复送电。(2)电动机检修。拆体清洗,脱水上漆(绝缘),烘干后绝缘测试,转子部分要更换轴承并加润滑脂。(3)传动检修。皮带传动建议更换传动带,链传动清洗后涂抹链条润滑油,变速箱清洗、烘干后加注齿轮润滑油,传动轴承清洗吹干后加注润滑脂。最好在设备生产商的技术人员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国家法规 (12210) 国外法规 (3603)
地方法规 (42329) 法规动态 (12)
法规解读 (3011) 其他法规 (346)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2.931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7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