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近日,省政府将我市达县生猪和万源市马铃薯产业列入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重点产业项目,连续三年每年支持1400万元。实施好这两个产业项目,对加速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打造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加快发展、重点突破生猪和马铃薯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到2010年,把达县建成全国畜牧生态养殖强县和优质肉猪生产加工基地县,基本形成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年出栏肉猪150万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优质率达到80%以上的;培育或引进省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1—3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1家,力争猪肉精加工率达到40%以上;实现生猪总产值20亿元,精深加工产值达到2.2亿元。
到2010年,万源市建成马铃薯原种繁殖基地300亩、原种生产基地5000亩、标准化种薯基地50000亩;生产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商品薯基地达到10万亩,总产达到45万吨,总收入达到3.6亿元;引进1—2家有实力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马铃薯加工产值1亿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技术指导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强化产业技术培训,抓好村社干部、种养大户和农民的科技培训。达县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原种场—扩繁场—优质商品仔猪繁殖场—育肥(场)户”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完善人工授精站60个,重点引进和饲养外二杂交母猪,积极推广三元杂交技术,不断提高生猪养殖饲养综合配套技术。万源市要按照“积极引新引高、争取自主创新”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高淀粉、全粉、薯条型、菜用型四大类型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适应性筛选及新品种选育,普遍推广利用小整催芽播种、起垄栽培、重施钾肥、综合防治病虫等栽培技术。
(二)加强“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在达县和万源市建设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县和万源市政府要加强对“一村一品”专业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导,在技术指导、设施建设、信息服务上给予具体帮助和政策倾斜,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明显、主导产业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专业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0年,达县建设生猪“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100个,生猪专业合作社达到50个;万源市建设马铃薯“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150个,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达到50个。
(三)加强标准化体系和品牌建设。认真实施生猪、马铃薯生产标准、技术操作规程、饲料农药化肥的安全使用及质量检测标准。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生猪和马铃薯产品,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马铃薯产业发展要着眼于把我市建成全省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和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的目标定位来推进,特别是万源市要充分发挥绿色生态和富硒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马铃薯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产业项目包装和推介。达县、万源市要重点围绕引进和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认真搞好生猪和马铃薯产业项目的策划和包装,既要结合实际,又要突出特色;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特别要注重把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有机结合,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加大产业项目向外推介力度,尽可能地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开发生猪和马铃薯产业,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构建起基地和加工配套、生产与销售配套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工作机构。市上成立推进生猪、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何平任组长,市委农办、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畜牧食品局、市招商引资局等相关部门及达县、万源市政府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马铃薯项目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和生猪项目办公室(设在市畜牧食品局)。同时,成立以市、县农业专家为主的项目建设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项目技术路线,提供项目技术咨询、指导和服务。达县、万源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二)明确职能分工。市财政局负责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强资金整合、调度和监管,组建农业担保公司等。市委农办负责项目建设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参与规划编制、审定,协助项目县(市)开展龙头企业招商引资等。市畜牧食品局和市农业局分别协助达县和万源市政府编制好生猪、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引进和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强项目技术指导,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市招商引资局协助达县和万源市政府搞好项目包装和龙头企业招商引资等。达县和万源市政府是生猪、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责任主体,负责本级财政投入和项目资金整合,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政策,分别引进或培育1—3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生猪和马铃薯项目包装策划以及具体实施,力争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初见成效。
(三)实行目标管理。对生猪、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坚持每季度通报,并实行目标管理,由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完成任务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