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加强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大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办法》、《大连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建筑工地的食品及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加工、销售等活动。
第三条 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施工单位对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承担主体责任。
第四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建筑工地食品安全负有属地管理职责。
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与工地食堂卫生许可由市行政服务中心按全程代办程序办理。
第五条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建筑工地建立健全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建筑工地食品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将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检查与考核内容。
第六条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依法加强对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监督,对食堂采购、贮存、加工中容易引发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环节进行重点监督。
第七条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并依法组织查处建筑工地突发食品安全事件。
市城乡建设管理监察部门、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与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相关的监管职责。
第八条 建筑工地食堂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置在离工地垃圾堆(场)、坑式厕所、粪池以及有毒有害等场所25米以外地势较高的地方,并有符合卫生要求的上下水道;
(二)设置独立厨房和食物贮存间。洗菜区具备禽肉、蔬菜分开的清洗池;
(三)食堂顶棚、墙壁、地面使用防霉、防潮、防水材料,墙面材料到顶并便于清洁,地面须做硬化和防滑处理。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须贴瓷砖,贴面高度不小于1.5米;
(四)食物贮存间内粮食存放台距离墙和地面大于0.2米,窗户排风口距地面2米以上;
(五)洗消间应设三个以上专用洗刷池,并设有消毒设施和餐具保洁设施;
(六)配备有效的防蝇、防鼠、防尘设施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废弃物处理设施;
(七)加工用水符合国家《生产饮用水卫生标准》。
(八)应设有从业者洗手消毒设施;
(九)就餐间与食堂加工间面积比例3:1(食堂加工间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仅限烹饪、切配);
(十)加工间须按照原料到成品的加工顺序布局,工艺不得倒流。
第九条 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执行进货验收制度与索证索票制度。 对购进的货物应当按批次向供货人索取食品质量检验证明、检疫证明、销售凭证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证明并保存复印件备查。
第十条 建筑工地食堂加工食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二)易腐食品冷藏;
(三)制售凉菜有专人、专室、专用工具、专用消毒设备、专用冷藏设备,不具备凉菜制作专间条件的,不得制作和提供凉菜;
(四)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等安全、无害,不得使用非食品容器盛装食品及其原料;
(五)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和用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
第十一条 建筑工地食堂禁止生产加工下列食品:
(一)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产品;
(二)禁止食用未熟透的扁豆;
(三)禁止采购销售无有效保质措施的熟肉制品;
(四)禁止建筑工地食堂购买、使用、存放亚硝酸盐。
第十二条 食品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体检证以及相关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负责建筑工地食堂的食品采购、贮藏、运输、加工等方面的安全。
建筑工地应当设置对工地食堂食品安全进行管理的组织机构,并设有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 建筑工地食堂应当建立健全下列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一)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二)库房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
(三)粗加工管理、烹饪加工管理、餐饮用具洗消保洁等加工环节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四)操作规程与岗位责任制;
(五)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病患调离等卫生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工地现场设立食堂(包括临时食堂)应当在开工前向市行政服务中心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建筑工地设置2个以上食堂的应当逐一办理卫生许可证。
第十六条 建筑工地食堂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须按有关应急预案规定,除采取抢救、调查、控制等措施外,应立即向卫生局报告;卫生局应当在1小时内将初步核查结果向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自接到通报2小时内向市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
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建筑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食品安全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庄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