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规动态 » 纸类、竹木类、陶瓷类食品相关产品选购和使用小常识

纸类、竹木类、陶瓷类食品相关产品选购和使用小常识

扫描二维码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8 11:21:15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浏览次数:1106
核心提示:纸类、竹木类、陶瓷类食品相关产品选购和使用小常识
       消费者常用的纸类、竹木类、陶瓷类食品相关产品包括纸杯、纸吸管、竹木筷子、儿童用日用陶瓷餐饮具、儿童专用陶瓷勺(筷)、陶瓷餐具等。这些食品相关产品如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向食品中迁移,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在2021年食品安全周之际,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以保障公众食品安全为出发点,组织编写了6种常用的纸类、竹木类、陶瓷类食品相关产品使用和选购小常识,希望可以引导消费者合理选购、科学使用,以防范食品相关产品安全风险。

纸杯

纸杯是指用于盛装食品或饮品的器具,具有价格低廉、方便携带等优点,已成为许多家庭或公共场所的常见用品,按用途可分为冷饮杯、热饮杯和冰淇淋杯。在选购和使用纸杯时,除了要关注荧光增白剂超标、杯身挺度不够、渗漏性能不合格等问题外,还要关注以下问题:

选购小常识

1. 纸杯属于生产许可产品,消费者在购买纸杯时需关注包装上应有QS标志。

2. 纸杯包装上应有详细的产品信息,如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注意事项及用途等,消费者应根据上述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3. 质量好的纸杯,一般包装封口完整,字体印刷清晰、纸杯内外表面及杯口杯底等处洁净、无污渍,轻捏纸杯不会过软,轻闻纸杯没有异味。

4. 如果有小型的紫外手电筒等紫外小工具,可以照射并观察与饮料的接触面,如果呈现明显的蓝色荧光,则应谨慎购买。

使用小常识

1. 纸杯容易受潮,开封后的纸杯宜存放在通风、干燥、不易受潮的地方,及时封口,尽快使用。

2. 热饮杯、冷饮杯不宜混用,比如冷饮杯、冰淇淋杯表面一般涂有食用蜡,不可以用于盛装热饮,否则表面蜡层容易融化并混入食品中,影响口感和卫生安全。

纸吸管

纸吸管是指以木浆或其他植物纤维加工而成的纸作为主要原料,印刷或不印刷后经粘合、卷绕、干燥和分切等工艺制成的食品接触用一次性纸吸管。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纸吸管按颜色分有彩色纸吸管和本色纸吸管两种。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纸吸管时,除了要关注纸吸管外观和使用感外,还要关注以下问题:

选购小常识

1.应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合规产品,并重点查看产品的标签标识或说明书是否齐全,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材质、符合的安全标准,生产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使用日期等)是否完整。

2.优选原色产品及无刺激性气味产品,避免粘合剂残留、着色剂和油墨等可能带来的重金属及有害物质迁移进食品的风险。

3.尽量选择有独立密封包装的产品,避免运输和流通过程中因储存不当产生的微生物污染。

使用小常识

1.纸吸管在使用时,应避免与饮品接触时间过长,导致产品因长时间浸泡产生性状变化后有害物质的析出影响人体健康。

2.请不要使用纸吸管饮用过冷或过热的产品,使用时最高温度不要过高,以免带来烫伤及加速纸张融化的风险。

3.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不良的使用习惯,如啃咬吸管,以免纸张碎渣或碎屑混入食品。

竹木筷子

竹木筷子是指以竹、木材质为主, 经过切削等简单加工而成的常见餐饮工具,具有材质坚硬、结构细腻、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用途广泛。在选购和使用竹木筷子时,除了要注意储存不当易导致霉菌在表面生长繁殖、表面容易出现毛刺、连体处容易出现锐利边缘等问题外,还要关注以下问题:

选购小常识

1. 看外观。应仔细观察。选择长短适宜、无弯曲、无变形、无毛刺、无霉斑、表面洁净的竹木筷子。

2. 闻气味。闻一闻筷子气味,购买无硫磺味、无油漆味的竹木筷子。

3. 建议购买未经涂漆的天然材质竹木筷子。经涂漆的竹木筷子,存在表面油漆脱落的风险。这些脱落的漆料通常含有铅、铬等重金属,在用餐过程中可能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产生健康隐患。

使用小常识

1.采用正确的清洗方式。清洗时应避免用力擦拭,否则会造成表面出现划痕,划痕处易导致微生物残留。不要用开水、碱性洗涤剂、含氯漂白剂长时间浸泡。

2.防范化学性风险。很多厂家采用木器漆涂抹竹木筷子表面,其中可能含有挥发不完全的有机溶剂以及含苯类化合物,当接触到温热食物时,这些残留的溶剂易挥发和迁移到食品中。

3.避免重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质地粗糙,使用后很难清洗干净,容易藏污纳垢,建议消费者不要反复使用。

4.储存要科学。洗完后要将筷子放到干燥的地方彻底晾干,再统一收纳。存放时,将筷子入口部位的小头端朝上放置,可避免其在筷筒底部受潮发霉。

5.定期应更换。竹木筷子用久后表面会变粗糙,容易残留细菌。根据使用频率,建议可重复使用的竹木筷子3—6个月更换一次。

儿童用日用陶瓷餐饮具

儿童用日用陶瓷餐饮具是指供儿童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类陶瓷餐饮器具制品,具有造型多样、细腻光滑、色彩明丽、易于清洁等特点,是大多数家庭的首选。在选购和使用儿童用日用陶瓷餐饮具时,除了要关注不耐摔、易碎等问题外,还要关注以下问题:

选购小常识

1. 注意选购渠道。市面上陶瓷材质的儿童餐饮具丰富多彩,很大一部分是釉上加彩装饰的产品,但此类产品存在铅、镉迁移的风险。建议家长们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2. 看标签标识。家长购买儿童陶瓷餐饮具时,一定要留意标签标识,查看是否有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明等,切勿购买“三无”产品。

3. 留意外观和类型。观察产品的外形是否周正,釉面是否光亮,是否存在破损等缺陷。尽量选择盛装食物内表面图案简单或者没有釉上装饰的产品以减少重金属迁移带来的风险。另外,尽量不要选购较重的产品,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力气小,使用时容易跌碎导致划伤。

使用小常识

1.陶瓷材质餐饮具重量大,不耐摔碰,容易破损,是易碎品,建议6、7岁学龄之前的小朋友在大人的陪护下使用。

2.长期使用后可能会产生裂纹,尤其是儿童餐具如果发现要第一时间处理掉。因为这类产品的强度较低,盛装食物时可能出现破碎,造成对儿童的伤害,并且会藏污纳垢而不易清洁,容易滋生细菌。

3.对可能用于微波炉、烤箱、洗碗机的日用陶瓷儿童餐饮具,应选购标明“微波炉适用、烤箱适用、洗碗机适用”字样的产品。产品在微波炉、烤箱和洗碗机中工作时,要尽量让儿童远离,以免意外情况发生。

4.对标明用于装饰的日用陶瓷产品,不能用于盛装食物,更要妥善保管好,以免儿童误用,因为此类产品的铅、镉迁移量不受标准限量的控制。

儿童专用陶瓷勺(筷)

儿童专用陶瓷勺(筷)具有高强度、高洁净、抗污染、不沾菌等优点。在选购和使用儿童专用陶瓷勺(筷)时,除了要关注铝、镍等微量金属离子的迁移问题外,还要关注以下问题:

选购小常识

1.到正规儿童餐具专卖店购买。一定要选择正规专卖店,切不可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生产厂家的劣质产品。根据标准规定,陶瓷餐具在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对于儿童产品这些标准应该更加严格。

2.看釉彩颜色。不要购买颜色过于鲜艳及图案过多的陶瓷勺(筷)。为使色彩鲜艳,厂家会在釉彩里加入一些重金属添加剂,因此,颜色越鲜艳的勺(筷),重金属含量就越容易超标,重金属对儿童的发育影响极大。

使用小常识

1.使用前用食醋浸泡。对于刚买回来的陶瓷勺(筷)使用前,先用白醋浸泡几个小时,可以将铅、镉等重金属浸泡出来,如果白醋的颜色有明显变化,应弃之不用。

2.避免放入微波炉。陶瓷制勺(筷)多用金属装饰,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加不热食物。

3.避免彩色陶瓷餐具盛放酸性食品。在使用时避免用彩色陶瓷餐具盛放酸性食品(水果制品等),以避免重金属“溶出”。

陶瓷餐具

陶瓷餐具是指以无机非金属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生产工艺烧制成的硅酸盐制品,包括餐盒、盘、碟、碗、杯、罐、壶等陶瓷餐饮制品。具有工艺先进、形态多样、画风精美等优点,非常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在选购和使用陶瓷餐具时,除了要关注彩釉中可能含有的铅、镉等对身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外,还要关注以下问题:

选购小常识

1. 应尽量去正规的销售点挑选陶瓷餐具,注意是否标明了厂名、执行标准,不要去购买不合格的“三无”产品。

2. 在进行消费选择时,应闻一闻是否有异味,如果发现有异味则千万不要购买。

3. 尽量选择色彩相对较淡的产品或选择釉下彩工艺加工的产品(一般用手触摸花纹,不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4.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可能与食品接触面积较大或与食品接触表面装饰花纹图案较多的陶瓷餐具产品尽量避免购买。

使用小常识

1. 消费者在购买陶瓷餐具后,可先用沸水(或滴加少量醋)将餐具煮一煮再使用,除了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以外,可有效降低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危害。

2.不宜与盐、酱油、醋、菜汤等食品长时间接触,这些食品中普遍含有很多电解质,如果长时间盛放接触,餐具中的铅、镉等有害物质与这些电解质起电化学反应,使有害的金属元素被溶解出来,污染食品。

 地区: 中国
 标签: 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
电询:0535-2129301
QQ:2891238009
食品标法圈
实时把握食品标法动态
请扫码关注食品标法圈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邮箱:law#foodmate.net(发邮件时请将#换成@) QQ:1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推荐法规动态
点击排行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274 second(s), 11 queries, Memory 4.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