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意见》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价格机制作用,指出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深化价格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十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价格改革纵深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最大限度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电力、天然气、成品油、铁路、民航等重点领域价格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社会97.5%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极大优化了资源配置,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二是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完善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机制,强化煤炭、铁矿石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调控,加强宏观政策协同,夯实物价平稳运行基础。近十年,全国CPI年均涨幅1.6%左右,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构建起科学规范的政府定价机制。分行业出台价格管理和成本监审办法,基本建立了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政府定价制度,搭建起科学定价的“四梁八柱”。四是创新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在供给侧,深化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出台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改造电价支持政策;在需求侧,建立居民阶梯电价水价气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新时代新征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提出新要求。灵敏的价格信号是市场高效运行的基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更好发挥价格信号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提出新要求。稳定物价水平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要求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引导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合理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价格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提出新要求。价格关系人民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求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健全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价格机制,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安全稳定供给,引导提升供给质量效率,进一步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
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明确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工作方向,系统部署重点任务。
二、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把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意见》明确,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顺畅流动,有效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二是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兼顾上下游各环节,强化各领域改革协同联动,实现价格合理形成、利益协调共享、民生有效保障、监管高效透明。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破解价格治理难点堵点问题,使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增强价格反应灵活性。四是坚持依法治价。完善价格法律法规,提升价格治理科学化水平。
《意见》全文内容涵盖价格改革、价格调控、价格监管等价格工作各领域,部署健全四个机制,即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机制。通过健全四个机制,加快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三、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有哪些重点举措?
答: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是构建制度完备、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价格有效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践证明,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既要放开价格由市场形成,还需要有交易市场承接,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意见》提出了三方面重点举措。一是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市场化改革,让更多价格由市场形成。二是加快重点领域市场建设。推进重要商品现货、期货市场建设,优化期货品种上市、交易、监管等规则,夯实市场形成价格的基础。三是营造竞争有序市场环境。废止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价格政策,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有效规范自然垄断企业经营范围,防止利用垄断优势向上下游竞争性环节延伸,营造有利于价格有效形成的市场环境。
四、创新价格引导机制主要聚焦哪些领域?
答:价格信号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意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和“民生关切”,聚焦五个重点领域发挥价格引导作用,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解决民生价格问题。一是完善农业价格政策。健全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协同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稳定政策性生猪保险供给,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开展蔬菜等品种保险,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二是健全能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制度,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建设绿色能源国际标准和认证机制,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健全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明确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的边界,健全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垃圾处理计量收费,优化污水处理收费政策,促进公用事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完善公共服务价格政策。健全民办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基本服务收费政策,加强普惠性幼儿园收费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保障群众基本需求,更好满足多样化需求。五是创新公共数据价格政策。建立健全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数据市场规则。加快制定符合公共数据要素特性的价格政策,促进公共数据安全高效开发利用。
五、完善价格调控机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答:物价保持合理水平,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也有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将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作为完善价格调控机制的主要目标,兼顾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加强价格总水平调控。加强价格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提升价格总水平调控效能。二是夯实重要商品价格稳定基础。着眼产供储销全链条,按照以供应稳保价格稳、以价格稳促供应稳的思路,稳生产、优供给、强储备、畅流通,健全促进市场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三是强化重要商品价格调控。统筹加强主要产销区之间、相邻区域之间重要商品联保联供,加大储备调节力度,强化预期管理、市场监管,引导价格平稳运行。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六、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价格监管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意见》按照事前引导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并重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为经营主体构建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综合运用公告、指南、提醒告诫等方式,推动经营主体依法经营;探索制定价格行为规则,为经营主体提供明确的合规指引。二是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围绕社会关注度高的重要商品和服务,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推进高效协同共治。加强行业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管的协同配合,完善多元治理模式。
七、《意见》对夯实价格治理基础作出了哪些部署?
答:《意见》结合深化价格改革、提升价格治理能力的要求,从三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健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紧紧围绕宏观调控所需,丰富价格监测品种、创新监测方式、拓展监测渠道,不断提升价格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加强成本监审和调查。按照约束激励并重的思路,完善分行业成本监审办法和操作规程,构建促进降本增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发挥成本监审的事前引导作用。同时,加强重要商品成本调查,完善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体系。三是完善价格法律法规。结合价格改革实践,加快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将改革成果上升为制度规定。
八、如何抓好《意见》组织实施?
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好《意见》组织实施,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部门协同。逐项细化明确各项重点任务的目标举措,统筹推进价格改革和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策衔接和协同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强化上下联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抓好落实,总结推广先进地方经验,推动改革举措尽快落地见效。三是稳妥有序推进。合理把握改革时机和节奏,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评估并研究完善政策,推动价格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