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日起,淮北市正式施行《淮北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淮北市人民政府第 61 号),旨在全方位加强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保障市民 “舌尖上的安全”。这一办法的出台,是淮北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有力举措,为网络餐饮外卖配送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职责分工方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核心力量,肩负起主要监管责任,商务、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城市管理等多部门协同配合,按照各自法定职责,从不同角度为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管助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同时,餐饮相关行业组织也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积极推动诚信建设,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监管工作,成为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助力。
针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办法明确了一系列严格的职责要求。从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登记、审查,到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管理人员,再到检查食品经营行为、督促落实外卖食品封签要求等,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规范。平台需与餐饮服务提供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和消费评价制度,及时处理配送服务纠纷,确保平台运营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外卖配送服务提供者也有相应的责任义务。要制定完善的配送服务制度,建立送餐员信息档案,开展全面的培训,涵盖职业道德、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同时,建立送餐员健康管理制度,督促定期清洗消毒配送容器,保证配送过程符合安全要求。
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实体店经营资格,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完成小餐饮备案,并在平台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证照信息。在食品加工制作环节,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使用安全、清洁的容器包装,积极响应反食品浪费规定,合理设置餐品分量,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对于送餐员,办法规定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每日进行健康检查,在出现有碍食品安全的症状时及时暂停工作。送餐过程中,要正确使用配送容器,严格遵守食品分隔和温度控制要求,确保食品不受污染。同时,使用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送餐时,要遵守交通安全法规。
此外,办法还关注到送餐员的权益保障。鼓励平台和相关企业设置智能取餐柜,为送餐提供便利;完善送餐员劳动报酬规则,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在特殊情况下给予补贴;在制定涉及送餐员利益的制度时充分听取意见;依法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送餐员缴纳社会保险,引导独立送餐员参保;设置送餐员临时驻留点,提供休息、饮水等便利。
《淮北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对规范淮北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行业意义重大。通过明确各方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送餐员权益,将有力推动网络餐饮外卖配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市民能够更加放心地享受便捷的外卖服务。